如今已是一个讲求实用的年代。诗词歌赋,文章锦绣,琴棋书画,风雅无双——沉浸于国学,究竟有什么用呢?
科举是早被抛进故纸堆的名词,读书成就大儒,也无法再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盛况,国学终于回归单纯的学问,继续在历史长河中站立成一抹清高的侧影,只保留着思想本身悠久不变的馨香。国学似乎是清高的、孤傲的,形而上的。洋洋万言的书籍不能果腹也不能发家,“百无一用是书生”看似正越来越接近现实……
但先贤智慧汇集而成的国学,当真如此无用?
著名国学教育专家、养生专家、演讲家、京麓书院执行院长文君女士,为我们揭开了国学深藏的动人之处,并真正引领有志于学者认识到,国学究竟可以带给我们什么——
国学,使我们得以在思想上与先贤同行。
当今社会节奏快得惊人,大多数人忙碌于接踵而来的事务,很少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内心所求,或者如何能定位自身的存在价值,这也导致许多人内心空虚、难以产生幸福感,压力最大的上班族中抑郁症高发,与缺乏令自己幸福的能力不无关系。
先贤的所思所想,他们的人生际遇、悲欢离合,以及随之总结出的生活哲学及对生命的感悟,都能成为照亮我们思考道路的明灯,开阔我们的眼界,令我们看到更高格局的人生态度,使我们在独自求索的道路上免于孤独。
从小学习国学的孩子们尤其会受益良多——他们在人生观形成的初期,得到先贤智慧的熏陶和影响,在今后的人生中自然而然胸襟开阔、目光长远。儿童处在记忆力最佳的年龄段,也能更准确地将古圣先贤的经典装进大脑中,铭记于心。这种潜藏的智慧宝库,当他们面临人生抉择或处于迷茫之中,常能点亮灵感的光辉,教会他们什么是正确的道路,这是终其一生的滋养与哺育。
国学大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绝非妄言。死读书、读死书,那是迂腐之人自我设限的套子,不是国学本身。知行合一,格物穷理,经世致用,这才是国学的极致,也是真正学习国学的人,心中时刻不忘的学术追求。
从古至今,国学如同千年古树一般,枝繁叶茂,恒久不变。能静心抬头从国学的枝桠上,撷取零星一叶知识,归入自身的灵性与智慧之中,方能成就我们心中深通国学的君子。
所谓大儒,必当才华横溢、通古知今,立足于书本经典,却不困于先哲所见,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并不穷尽言辞搜索枯肠,出口成章、即席发挥也毫不为难,修国学者,并不仅仅是在修习学问,更是在修养性格,修炼人生。
当然,国学大师重德多过于才。文采秀逸、惊才绝艳,固然令人称羡,但仅凭超拔出群的才干,在国学领域,尚不足以被称为大师。所谓大师,必令众人心悦诚服,才德兼备。
以国学砥砺自己的心性,便可以做到宠辱不惊、谦谦君子、胜者不骄、败者不馁,以国学培养自身的品德,自然而然会孝顺父母、友爱亲朋、谨信仁德、成己达人——国学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所以国学不但能够指导我们在人生中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还能够磨练我们的性情,端正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在遨游求学之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变成更好的人。
更何况学习国学,本身便可以带给我们足够的快乐。国学引领我们发觉自然的和谐美丽,去聆听石上清泉,去感受姹紫嫣红,去细品“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浅浅忧伤,去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狂喜会心一笑……这是一种浸透骨子里的风雅,无需刻意、无需强求,在品读国学经典,静静读书的同时,便降临在我们身上的高级趣味。
国学还需要带给我们什么吗?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