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麓书院之美,是不偏不倚,不离大道,不脱正宗的美,是应时而出,屹立于国学教育浪潮之巅的美。而我之所以将京麓书院评为北京最美的书院,却是因为其顺应天时,合乎地利,占有人和,尽显儒家文化的三才之美德。
书院之美,一美在顺应“天时”,应时而起,顺势而行,无论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国学的修行,都在书院琅琅的书声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着,犹如羚羊挂角一般无迹可寻,却又如春雨潜入夜一般,悄然而成。
私塾教育曾在过去的年代被人们误解,提及书院,人们就立即联想到摇头晃脑的冬烘先生,然而夫子授业,孩童开蒙,既然是传承千年的教育模式,就必然有其优越之处。开国初期,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是教育的普及化,而书院教育,自古以来的目标便是精英化培养人才,因为古代读书习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幸门下读书”绝不是一句客气的虚言。书院培养的读书人,秉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是为国家发展输送的栋梁之材。新时代的来临,使得靠少数俊才指引大众方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再不实现教育普及化,就难以继续发展,所以书院的作用被极大地弱化,九年义务教育代替私塾与蒙学,成为照亮这时代的一束光,并将永远明亮下去。
然而时代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而今在国民素质已得到普遍提高的现在,对高端精英人才的需求又逐渐成为治国发展的当务之急。虽然义务教育之上,还有高等教育,然而要想博采中西之长,令我们的孩子在最佳的环境中成长为优秀的人才,还是要在坚持如今教育基础的条件下,重新回归国学教育,找回曾经被我们丢弃的古老智慧。这也正是如今政府与社会的呼声,是时代的要求——这便是所谓的“顺应天时”,是天命与现今刹那交织迸发的火光,是我们对神秘的命运和过去的辉煌执着伸出的手,在这火光照耀下,闪着无比动人的美丽光辉。
书院之第二美在合乎“地利”,古人讲风水,这种神秘学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地缘及社会心理基础的,京麓书院所在之地,在古代风水学来讲,便是极为宝贵的藏风聚气、蕴英养玉之所。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城,京麓书院依旧为在此开蒙的孩童和院中读书的学子提供了“静心听风独观雨,闲情倚笔漫翻书”的极佳环境。书院位于风光旖旎的西山风景区南麓八大处公园与苍翠连绵的皇家园林香山中间,南临永定河引水渠和蓄水充沛的生态农业观光园,不但两面环山,墨入层峦叠翠意,还凭楼可观水,听任波光照心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里读书的学子,或漫游名山,或远望长河,在信步漫游中博古通今。他处无法与其相比之美,便是美在占尽地利。
书院的第三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美,在于“人和”。从古至今,无论如何占尽天时地利,若没有人和,一切都是镜花水月,终究成空。反之就算是山穷水尽,天无绝人之路,有三分人和,尚且可以一搏。京麓书院的美,在于立意,在于将古典融入骨髓,融入每一个阶梯,每一件摆设的用心。漫步书院之中,随处都能令你感受到书院对文化、对传承深深的热爱,与一种毫不因循守旧,敢于敞开胸怀将先进理念融入古典教育的开放之心。一反古代私塾只向孩子们开放的传统,京麓书院海纳百川,面向的是所有对国学感兴趣,愿意将传统智慧从传道者手中接过的人。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香艺茶道,书院不求闻名,犹如一名居于京麓,安于山水之间的大儒,唯有传道授业才能令其稍稍动容。磊落之风,山高水长,传道之意,宛然京城一角、山水中央,一切都在书院向人们敞开的大门之间,再毋庸多言。